非遗“守艺人”靠什么赢得关注

“江寻千”发布《千年绝技——打铁花》。彭南科用镜头记录蓑衣的制作过程。制图:冯晓瑜自媒体创作者“山白”拍摄徽墨的制作流程,引来亿万网友“围观”;彭南科编蓑衣、酿果酒,他展示的传统手艺吸引了415.6万…

非遗“守艺人”靠什么赢得关注

“江寻千”发布《千年绝技——打铁花》。彭南科用镜头记录蓑衣的制作过程。制图:冯晓瑜

自媒体创作者“山白”拍摄徽墨的制作流程,引来亿万网友“围观”;彭南科编蓑衣、酿果酒,他展示的传统手艺吸引了415.6万粉丝;彭传明以镜头记录日常用品的古法制作过程,“东方非遗传承”系列总播放量达10.7亿;拥有280万粉丝的“江寻千”还原糖画、纸鸢、鱼灯等传统手工艺……当下,“古法”热潮滚滚而来,传统技艺借助短视频、直播“跳进”互联网,成为年轻观众的“心头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抖音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13场非遗内容开播。而过去一年,有2.74亿用户在哔哩哔哩(B站)观看传统文化的视频内容,总播放量达到120亿;创作中国风的音乐、舞蹈、汉服、传统手艺等种类视频的B站UP主超过44万人。这些活跃在网络上的传统文化坚守者、传播者引来了清甜的活水,冲刷掉岁月的沙尘,让祖先丰沃的精神财富以更活泼的面貌重回大众视野。

从曾经“一枝独秀”的李子柒到如今逐渐形成的全新“非遗宇宙”,“守艺人”靠什么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非遗短视频、直播以细微的视角亲近自然生活,以真挚之情观照中国文化,以亲身体验激发情感共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姜华表示,“‘守艺人’以现代表达为传统技艺添彩,有助于扩大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期待他们不断提升内容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让观众观赏美丽、体验惊喜,继而推动非遗热从线上延展到线下、延展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开放创新 焕新北京!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正式开幕
下一篇 节庆文化拓展影视审美空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