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传统文论的当代回响】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文心雕龙·神思》给当下创作的启示作者:王树森(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划时代…

【传统文论的当代回响】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文心雕龙·神思》给当下创作的启示

作者:王树森

(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清人黄叔琳曾称之为“文苑之秘宝”,又说“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读《文心雕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神思”篇中的这段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细读之,深感治文学者,应当对此中关于如何培养“神思”的思考予以特别重视。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刘勰塑像资料图片

刻苦而广泛的学习是治文学的第一步

先说“积学以储宝”。宋代的严羽曾说:“夫诗有别材,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文学固有其区别于其他文字的特殊之处,但若据此认为治文学可全凭天分而无需勤学,显然是大谬。

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两汉赋家均是学养富厚之人,从有关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等勤学苦读的那些掌故中,就可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在唐诗史上成为“自辟宇宙”的大家,首先离不开“积学以储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多为一身兼学者与作家二任。反之,有的作者虽不乏天资,但殊少后劲,故不少一时之作,过后品读缺少回甘。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唐王城神秘面纱渐次揭开
下一篇 “2023丝绸之路周”成功举办 丝路故事续写璀璨新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