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考古文物展出二期考古如期启动
唐王城神秘面纱渐次揭开
地处南疆地理几何中心的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辖区内古城址、古烽燧、古陶窑、古墓等历史遗存多如繁星。其中久负盛名的是唐王城遗址,它曾广泛存在于史书记载中,也曾引来多名西方探险家的考察与发掘,但其为何突然消失,至今是个谜。
2022年6月到10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巴楚县博物馆等,对唐王城遗址正式启动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古河道、主干道、城门、祆教寺院、灰坑等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玻璃器、古钱币、佛像等各类重要器物515件。
唐王城遗址出土的陶罐。贺浩摄/光明图片
日前,唐王城遗址首批考古文物公开展出,唐王城遗址考古(第二期)如期启动,这标志着唐王城遗址考古研究和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利用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多件文物还原诸多史实
“你看,这块拇指大的陶片上,阴刻一个‘閂’字,是一个重要发现。”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该文字残片除了进一步证明发掘处系城门遗址外,也说明了汉字在遗址中的流行。
閂,即门闩。通过对刻字内容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引申出当时已有专门的城门管理机构,而管理主导权被使用汉字的人所掌握。这与唐王城遗址同时代的《悟空入竺记》里记载悟空“次据瑟得城,使卖诠”相对应。在记载的上下文中都提到了王、国,但“瑟得城”仅提到镇守使,说明了其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