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天宝四年(745),开启了一个洋溢着酒精与豪情、推崇诗歌和远方的时代。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眠秋…

天宝四年(745),开启了一个洋溢着酒精与豪情、推崇诗歌和远方的时代。

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日子,在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留下了登临歌咏的足迹。潇洒之余,杜甫隐隐担忧:人生除了诗和远方,难道就没有其他追求了吗?他便写下《赠李白》,以诗代问: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横亘在李白和杜甫之间的,除了11岁的年龄差,还有不同的人生阅历和阶段。

一年前(744年),两人首次邂逅之时,杜甫科举落第、无人问津,年逾而立还一无所成,对已经名满天下、几乎执诗届之牛耳、正蒙玄宗皇帝赐金放还的“李翰林”充满崇拜之情。二人攀登了高耸峻拔的王屋山,回到平原时,“莫愁前路无知己”的高适也加入了进来。失意三人组的雅集,在深夜醉舞的梁园、在仗剑而行的宋州、在吟诗切磋的席间,书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盛事。不过,始终有一个幽灵萦绕在文学盛典之上。那就是:仕途功名。尽管科场失意、入仕无门,落魄的杜甫和高适二人胸中炽热的仕进之心丝毫没有冷落,对各自的仕宦前程依然抱有信心与幻想。三人雅集的离散,也是因为杜甫、高适分别去试探入仕门路了。李白挥挥手,折向东南,翌年北返山东又遇“小迷弟”杜甫。他发现杜甫的仕进欲望和努力没有丝毫改变。

在洋溢着酒精与豪情的时代,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杜甫草堂

对于杜甫的心情,李白感同身受。他何尝没有一颗奋进官场兼济天下的心?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多国持续加强博物馆建设(国际视点)
下一篇 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为乡村美育打开一扇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