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背后的“中国制造”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带起了一波“科幻电影热”。上映30天后,《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38亿元,正式进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榜前十位。剧中精良的特效、先进的制作流程,既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长足进步,更映衬…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带起了一波“科幻电影热”。上映30天后,《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38亿元,正式进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榜前十位。剧中精良的特效、先进的制作流程,既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长足进步,更映衬出“中国制造”的绝对实力。正如《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所言:“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记者深入电影制作的各环节采访后发现,正是“中国制造”成就了《流浪地球》系列,也是“中国制造”托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

拍电影也要走向工业化

“拍《流浪地球2》这样规模的电影,跟组装国产客机C919的难度可以相提并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谭飞的这番话,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拍个电影,怎么会跟搞工业一样难?据统计,《流浪地球2》剧组常驻人员1000多人,场外特效人员约1万人,各种群演2万多人(其中外籍群演约1.7万人)。其团队规模及管理难度,已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

郭帆举了一个例子:剧组有时吃饭都是问题。一个中等规模剧组,中午给大家放饭,下午开工,一切正常。但当他们剧组最大规模达到2200人时,中午放饭,下午说开工时,还有一半人正在排队领盒饭中。“科幻大片涉及的环节特别多,场景道具设计、制作和布置,各环节资源调动和衔接,后期制作的预制和前置,各部门配合沟通等,一旦量级成倍扩大,协作就变得无比复杂,和放饭问题类似。”郭帆说。

想破局管理难题、推进拍摄进程,就要推进电影工业化。电影工业化并不是把电影做成标准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按照较为科学的制作流程和较为合理的拍摄周期,稳定输出保证基本质量、符合观众预期的合格电影作品。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感受欧洲绘画400年
下一篇 自然灾害中,如何护古建筑“周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