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雕塑创作,展现家国情怀和文化底蕴

主题雕塑特别是纪念性雕塑,以其形象化特征成为红色场馆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近年来,我陆续参与了多个大型主题雕塑创作项目。为红旗渠纪念馆新馆设计雕塑群,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创作主题浮雕《抗美援朝,保家…

主题雕塑特别是纪念性雕塑,以其形象化特征成为红色场馆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近年来,我陆续参与了多个大型主题雕塑创作项目。为红旗渠纪念馆新馆设计雕塑群,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创作主题浮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创作《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前夜》《抗疫精神》等雕塑……我和团队以创作的方式穿越时空,在历史长河中感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用鲜活的艺术创造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让艺术之美融入“大思政课”。

红色场馆是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场域。当主题雕塑进入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等特定场所,意味着它们在承载艺术属性的同时,还承担着更为丰富而独特的社会功能。这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题雕塑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创作,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塑造和历史场景再现,镌刻历史记忆,彰显革命理想;另一方面,要凸显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使作品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落实到创作上,就是要体现出丰碑式的美感。这要求创作者将崇高的使命感贯穿始终,深入领会创作意图,并从题材、造型、空间、材料等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丰碑式艺术表达。例如在创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我和创作团队运用写实手法,有层次地塑造出激烈的战场、英勇的战士,彰显必胜的信念,力求实现气势恢弘的艺术效果,让抗美援朝精神闪耀其间。

革命历史题材主题雕塑创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统一,让人们脑海中的既有形象与历史镜像、艺术形式相契合。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与创作团队坚持立足史实、深入生活,反复比较现有资料,从中提炼主旨、凝练形象。在为红旗渠纪念馆新馆设计《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等雕塑时,我认真研阅史料,并多次实地访渠、现场调研,一一考证劳动工具、人物形象、建设场景等,最终以艺术化的塑造真实反映当年修建红旗渠的火热场景,生动传递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创作系列雕塑时,从创作方案到雕塑小稿,反复考证、数十次修改。系列作品最大程度还原了井冈山会师、小岗村改革等历史瞬间,也让历史瞬间因恰当的艺术表达绽放新的光彩。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涵养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下一篇 全球启播!多语种纪录片《中国,新的征程》发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