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旧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根脉

西藏尼阿底遗址出土的四万年前的石叶组合靳英帅摄/光明图片四川皮洛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薄刃斧靳英帅摄/光明图片【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

探寻旧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根脉

西藏尼阿底遗址出土的四万年前的石叶组合靳英帅摄/光明图片

探寻旧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根脉

四川皮洛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薄刃斧靳英帅摄/光明图片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路径。它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灵活性、适应性。这些特质在旧石器时代就已萌芽,根脉深长。中华文明体系的形成与神州大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华夏古人群的连续演化,以及史前文化的特定发展过程息息相关,是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的华彩篇章。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地处东亚中心,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活在如此广袤多元空间的先民,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便利,获取各类生存资源,发展出多姿多彩的区域性文化,并在气候波动时做南北间和高程上的迁徙移动,以趋利避害。研究表明,中国、东亚更新世的气候波动远逊于欧洲和美洲,即使在冰期,其寒冷程度也远不及欧美,甚至对于中国是否发生过真正的冰期一直存在争议。这说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在旧石器时代适宜人类生存繁衍。

中国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南有热带丛林,西南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西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高山和中亚沙漠,北有蒙古高原和戈壁荒滩,东方则面海。它们虽不能构成人类迁徙的绝对屏障,但会给大规模人群的流动带来挑战,尤其在环境恶化时更是如此。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于气候适宜期迁徙至此的早期直立人生存繁衍,开枝散叶。其后虽有少量人群移入、迁出,但大规模移民很少发生;新来的小股人群只能融入主体人群中,其体质特征和文化特点虽偶有存留,但很快会被同化吸收。于是这里形成了富有区域特点的古人群和古文化,虽与外界“藕断丝连”,但区域特色持久、鲜明。这样的演化发展过程在新石器时代、历史时期仍然存续。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里的情商天花板?
下一篇 从历史走向当代:“宁波手艺”的发展之路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