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寻梦一甲子——袁运生的艺术足迹

1979年,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落成的巨幅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以精练的人物造型和富有史诗感的构图呈现了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盛况。作品一经问世便引发社会热烈反响,也让人们记住了创作者的名字——袁运生…

1979年,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落成的巨幅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以精练的人物造型和富有史诗感的构图呈现了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盛况。作品一经问世便引发社会热烈反响,也让人们记住了创作者的名字——袁运生。

1937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袁运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从才华横溢的学生到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从旅居海外到归国投身中国传统艺术研究,如果要梳理其一生的创作历程,“壁画梦”一定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壁画寻梦一甲子——袁运生的艺术足迹

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壁画稿·局部)袁运生

这场做了60余年的梦,是从中央美术学院开始的。1958年,袁运生进入中央美院董希文工作室。在导师的影响下,他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藏,而壁画作为表现力丰富的综合性艺术,能够在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与无限可能。因此,袁运生选择以壁画稿的形式完成自己最重要的毕业创作。

“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可以算是我的第一张壁画稿。”1962年春天,袁运生来到苏州甪直镇,这里优美的水乡景致处处透溢着古老文化的韵味。他坐在岸边,在纸上随意勾画,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感,为创作收集素材,积蓄灵感。在钢笔线稿得到老师的认可后,袁运生以油画材料完成了这件壁画稿作品。画面中,略带夸张的人物塑造方式与看似并不严谨的场景透视,为热闹的水乡一景增添了生动鲜活的魅力。在色彩营造方面,画家巧妙地运用红、绿二色的对比与互补关系,并以不同的色彩饱和度拉开场景的远近距离,使画面既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作品完成后,袁运生在笔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这次创作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呢?我想,因为我曾经不辞辛苦地画了两个多月的写生,充实了自己,因而换来作画的信心。不用模特儿,我感觉更自在,连写生也放到一边去,结果却比写生更接近我的感受。可能,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新技术运用提升动画电影表现力
下一篇 故宫新展呈现宋拓魅力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