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布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帝陵考古成果

北周宇文觉墓出土的持盾武士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发布北周宇文觉墓考古成果。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北周宇文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墓…

陕西发布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帝陵考古成果

北周宇文觉墓出土的持盾武士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发布北周宇文觉墓考古成果。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北周宇文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

发掘表明,墓葬地表原有围沟,沟内仅一座墓葬,居于中部偏北的位置,系北周时期中型墓葬。该墓现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集中分布在墓室东南部,且以各类陶俑为主,与西魏、北周墓葬出土陶俑形制基本一致,皆为矮小的半模俑。墓志置于墓室入口东侧,素面无字。志方形素面,正面楷书“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并以朱砂描红。

根据墓志内容,可确定墓主为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周书·孝闵帝纪》载,宇文觉为宇文泰嫡子,九岁获封略阳郡公,周元年(557年)正月即天王位,不久被害。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追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陵曰静陵。本次发掘表明宇文觉于558年以“略阳公”的身份安葬,该墓即北周静陵。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首先,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其次,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最后,静陵位置的确定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记者李洁、张哲浩)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八年级的物理题,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会做了
下一篇 舞剧“出圈”的创作密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