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里的中国味道

【文艺观潮】美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它可以反映不同国家和地方的历史文化,也能展示全人类共同的智慧和创造力。具体到影视领域,美食是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文艺领域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潮,再加上…

【文艺观潮】

美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它可以反映不同国家和地方的历史文化,也能展示全人类共同的智慧和创造力。具体到影视领域,美食是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文艺领域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潮,再加上影视创作理念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创作将美食当成重要类型元素,甚至主题内容。《澳门双行线》《无辣不欢》《早餐中国》等纪录片或节目通过绘制地方特色美食地图的方式,探索美食和文化、生活、社会现实的交汇点。《父辈的荣耀》《狂飙》《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剧,将饺子、猪脚面、鲜花饼等美食元素融入叙事,成为传递情感、传播理念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美食已成为影视作品描摹社会和人生不可或缺的意义载体。思考如何更好地用影像书写美食里的中国味道,进而助力创作实现心灵共振、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播,可为影视作品提供更多创制思路。

以食为媒,传达丰富的戏剧信息

在影视作品中,食物蕴藏丰富的信息,如人物的生活习惯、价值观,故事的时代背景等。当美食的画面配合制作享用时的奇妙声效,能激发观众味觉、嗅觉的联觉效应,从而获得心领神会的参与感、认同感。因此,创作者经常借助美食元素塑造人物、辅助叙事、阐释主题。

《白鹿原》里白嘉轩、鹿子霖端着硕大的碗,就着大蒜和辣子吃油泼面。粗犷的吃相彰显了西北人的敦厚实在,也为他们几十年间恪守本分的人生故事埋下伏笔。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不同年代却透露不同信息。《装台》里的刁大顺带领一群精壮汉子熬夜装完舞台后,总会聚在小摊前吃面。吃面的规矩没变,还是可劲用嘴吸溜,却表现了装台工人做事认真负责任、做人知足敢担当的特点。《人生之路》里高加林吃面的戏份,则吃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人生况味:除夕夜,上海破旧阁楼里,一碗飘着几根青菜的清汤挂面,在窗外的漫天烟花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冷。这一细节与高加林对山沟外的世界充满渴望,坚信追求就有希望的理念遥相辉映。同样是吃面,或狼吞虎咽,或细嚼慢咽,不同性格、不同境遇的角色吃出了不一样的心境,直接反映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作家柳青笔下的那个村庄……
下一篇 八年级的物理题,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会做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