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 见证历史与未来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4年2月25日,北京玉河边,习近平…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4年2月25日,北京玉河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说到了无数人的心坎上。

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什刹海畔的万宁桥横跨玉河。玉河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通惠河。

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黄瓦红墙庄严壮美。这是古老的北京。

双奥之城,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如凤凰展翅,迎接着八方来客。这是现代的北京。

将北京的古今连接起来的是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如城市的脊梁,挑起厚重的历史与无限的未来。

保护遗产,不是以牺牲现代生活为代价,而是要以保护促进改善民生。

从通惠河畔走进雨儿胡同,青砖灰瓦,朱红门扇,古朴整洁。停车库、老年食堂、齐白石旧居纪念馆……老街坊和新业态比邻,方便又舒心。

居民们依然记得过去这里的模样。乱接的电线像蜘蛛网,一到雨天,地上污水横流,得蹚着水去胡同里上公共厕所。有一个500多平方米的大杂院,挤着14户人家、22间房,弯曲狭窄的通道,仅有1米宽,两人错身都困难。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帽儿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它们都位于南锣鼓巷西南角,属于中轴线遗产保护的缓冲区。通过“申请式腾退”,约60%的居民外迁,户均住房面积由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110平方米。“一院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的“绣花”式精细治理,使老屋外表恢复了原有风貌,内里完成了现代化改造。无论是走是留,人们的生活都得到了根本改善。

“妈妈,我还想看那些叔叔打鼓,还有沉浸式电影……”夕阳斜挂,外地游客柴女士带着孩子走出鼓楼。小朋友一步一回头,意犹未尽。“箭楼、角楼、钟鼓楼,我们都打卡了。它们都在中轴线上。”柴女士说着,准备动身前往下一个景点——鸟巢。这是她精心规划的行程。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听非遗讲故事|花丝镶嵌:宫廷千年绝技的最新表现
下一篇 来故宫,赴一场茶文化盛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