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旧”之精髓,创“新”的经典——记中国当代书法艺术领军人物李相国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国书法独特的精神气韵之中,沉淀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草书到楷书,从行书到行草,从狂草到大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强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中国书法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逐渐崭露头角,同时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用笔墨记录时代,用书法传承文化,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使中国书法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李相国,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自幼受祖父影响学习书法,后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吴丈蜀先生。199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书法精行草,兼长楷、隶等多种书体,风格雄浑刚健、豪放潇洒、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多年来各类作品不仅入展、获奖无数,还被海内外诸多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收藏,使其名闻天下,成为当今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大家之一。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李相国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书法艺术永葆生机。在他看来,创新之源在于学,学书之道在于研,提升之法在于悟。一个书法家要实现创新,至少要经过学、研、悟三个过程。学习是前提和基础,书者必须在学习、继承传统上下大功夫,“不学习借鉴传统,等于白手起家,其书法高度一定是有限的。要想达到新的高度,实现创新,必须站在前人的肩头向上攀爬。”李相国说道。他强调功在传承有“绪”,这里的“绪”是指书法的传承经过严格考证能够理出的头绪。在学习过程中要对书法发展的渊源与流变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不但要搞清源头,而且要知其流变,清楚每种字体或书体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