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文化

图为四川眉山三苏祠苏轼塑像。石耀臣摄(影像中国)“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苏轼作为北宋文坛巨匠,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中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苏轼经典…

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文化

图为四川眉山三苏祠苏轼塑像。石耀臣摄(影像中国)

“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苏轼作为北宋文坛巨匠,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中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苏轼经典诗词,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系列节目《课本中的苏轼》对接广大师生学习诵读需要,根据朗诵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实地实景详细讲解中小学教材中12篇苏轼诗词及其朗诵技巧,以专家示范、现场问答、学生朗读等形式,帮助观众从苏轼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还原教学中的实际场景,创作团队深入教学一线,在北京、四川等地校园内的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实景录制。节目强调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展现现场教学全过程。后几期节目大都在“无稿”情况下拍摄,做到了即兴表达和真实互动。创作团队在录制前,大量调研了中小学师生在诗词诵读中遇到的难题和感兴趣的话题,为节目录制提供了充分参考。录制过程中,诗词理解、语言表达和语音规范等各个角度的问题,均由学生在现场提出。“重音是不是都得突出”“一些古诗描写的都是柔美的景色,是否都要用柔美的声音诵读”……对这些问题,老师和诵读专家的回答既具有针对性、知识点满满,又自然真切、易于理解,引发观众共鸣。

“看是一档节目,学是一堂课程。”每期节目都是一个诵读教学的完整系统。在启发式教学的活跃氛围里,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诵读水平,还主动思考,悟出了诗词中的哲理,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朗诵《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节目嘉宾启发学生主动结合生活实际来具体感受。一位同学说:“观察立体几何图形时,如果只从一个角度、一个面或一条边来看,不能看出立体形态,只有跳出来,从多个视角来观察,才能认识到它的全貌。”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代入诗词朗诵中,学生立刻就找到了“变换视角认识事物”的具体感受。有了这种切身感受,学生在诵读时就能基于综合理解,表达出诗词蕴含的情感。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军事题材影视唱响强军战歌
下一篇 “榜一大哥”汪伦到底为李白充了多少值?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