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的“丫鬟”们与金钗一样值得被讨论

对于《红楼梦》,大多读者往往将目光集中在宝玉、黛玉、宝钗等主角身上,使得红楼丫头们处于视觉“边缘”。实际上,由麝月、紫鹃、小红和茜雪、鸳鸯和平儿、四儿和五儿、芳官和龄官们所呈现的另一幅红楼图景,也足够…

对于《红楼梦》,大多读者往往将目光集中在宝玉、黛玉、宝钗等主角身上,使得红楼丫头们处于视觉“边缘”。实际上,由麝月、紫鹃、小红和茜雪、鸳鸯和平儿、四儿和五儿、芳官和龄官们所呈现的另一幅红楼图景,也足够生动鲜活,显示出曹雪芹伏脉于千里之外的写作匠心。

学者梁归智基于周汝昌、刘心武等人的研究,对这些红楼丫头进行了再一次深描。如争议最大的花袭人,“是个好人,绝不是坏人”;紫娟并非一个会为黛玉而错怪宝玉的“糊涂人”;麝月本意是镜子,她的言行和“风月宝鉴”的寓意相关……

本文摘选自《红楼疑案》,经出版社授权发布。因篇幅所限,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拟。

《红楼丫头》

细心的读者一定有体会,前八十回《红楼梦》其实对丫头描写得更为出色,她们的形象之栩栩如生,故事之生动活泼,所占篇幅之丰富,都绝不亚于对正册中小姐和少奶奶的描写。

但相对于正册中人来说,第五回的“册子”只有副册的香菱,又副册的晴雯和袭人有图像谶语,而晴雯又在前八十回有了结果,香菱的结局在第八十回也已基本完成,所以对红楼丫头的探佚就相对比较困难,只能多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方面着手,多从原著整体结构大趋势推测考虑,这样其必然率和或然率也就更为多歧。

大观园里的“丫鬟”们,与金钗一样值得被讨论

01

袭人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吗?

首先讨论一下花袭人。对她的看法历来存在着尖锐的争论,过去占主导地位的是否定,说袭人是“众所公认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其罪状有:箴劝宝玉“走正路”——做封建统治阶级的孝子贤孙,诬告暗害晴雯,导致晴雯被冤死,向王夫人密告宝玉和黛玉关系暧昧,在“调包计”里充当帮凶,促成黛玉之死,宝玉出走后又忘恩负义,嫁给了蒋玉菡,“从此又是一番天地”,不贞不烈。总之,花袭人是个奴才、密探、帮凶、小人。

这种认识当然并不符合曹雪芹笔下的花袭人这一人物的美学规定性。仍然是两个问题作梗,一方面后四十回续书完成的花袭人起了干扰作用,另一方面还是“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审美观,以及后来的“阶级划线”“思想划线”的教条主义在人们的头脑里作祟。

后四十回续书不是曹雪芹所作,暂且不论。弄清前八十回里袭人的思想本质和性格逻辑,再结合脂批的有关提示,则可以勾勒出《石头记》原著全璧中花袭人的真面目。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花袭人丨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版

花袭人丨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版

说袭人诬告晴雯,是莫须有的罪名。王夫人讨厌晴雯,终至撵了出去,第七十回有明确描写,乃出于王善保家的诬告,再加以王夫人的愚蠢固执,正统思想浓厚,与袭人丝毫无关。所谓“王夫人最嫌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所以王夫人甚至对晴雯印象都不深,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才想起有一次碰见晴雯骂小丫头的“狂样子”,但也对不上号,直到把晴雯唤来对证,一见晴雯果然是那天遇见的人,又“眉眼有些像”林黛玉,才大骂:“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既然王夫人对晴雯都不太熟悉,怎么会是袭人平日上了眼药呢?

从作者的作意来说,王夫人撵逐晴雯的描写是高超的艺术,具有复杂的心理背景和家庭背景。首先,这带有王夫人迁怒的性质,就是把蕴积在心底的对林黛玉的不满发泄到晴雯身上,这在前面已经说过。此外,撵逐晴雯还和荣国府内部的基本矛盾——二房嫡子派与庶子派的矛盾、二房与大房的矛盾——有关系。第七十回交代:“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因此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原来,“竟有人指宝玉为由”造谣诽谤,可想而知,那是二房庶子派赵姨娘一党和大房邢夫人一派,这在述评宝玉的婚姻时已经说过。因此,王夫人撵逐晴雯、芳官和四儿,实际上也是向二房嫡子派的对立面作斗争的一种表现,将来在林黛玉的问题上这种斗争还会出现。总之,袭人对晴雯遭逐没有责任。

第七十七回有宝玉对王夫人知道了怡红院的一些玩笑话感到奇怪,问袭人:“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细揣此话,好似宝玉有疑他之意”。一些评论又说这不是贾宝玉也怀疑袭人了吗?其实这正体现曹雪芹对生活体察之微妙,描写艺术之高明。明明和袭人无关,可是形格势禁,宝玉却不禁有疑心袭人之意,这正是生活最复杂微妙的地方。宝玉不知道王善保家的诬告,更不可能知道王夫人由不满黛玉而迁怒晴雯的复杂心理,以及王夫人撵逐晴雯实际上有和二房嫡子派的对立面作斗争的性质,宝玉不可能知道这些复杂背景,照一般情理推测,就不禁有疑心袭人之意。而这也正说明袭人这样“出了名的贤人”——正统思想人物的悖论处境,她由于“贤”而没有遭祸,没有人敢向王夫人说她的坏话(以及她陶冶教育出来的麝月、秋纹的坏话),因为说坏话的人也要掂量各人的身份和关系,明知袭人深得王夫人信任,怎么会去碰钉子呢?可是这样一来,袭人在贾宝玉眼中也不由自主地有了“告密”的嫌疑。这就是生活最微妙的地方,在宝玉的追问下,袭人竟落到“低头半日,无可回答”的窘境,好像袭人真告了密似的——其实却没有告密。生活就是这样有趣,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就是这样活泼灵动,这才是曹雪芹的艺术,如果那些情节真的为了证明袭人告密,那就太“大路货”了。

到了新世纪,随着时代前进和思想解放,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简单化的思维,对花袭人有了比较立体的认识。比如周思源在《晴雯之死袭人冤》(《周思源看红楼梦》)中说,怀疑袭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究竟是谁把宝玉和丫头们的玩笑话传出去的呢?怎么连宝玉都会怀疑袭人呢?大观园人多嘴杂,宝玉和丫头们说话十分随便,有些话就传出去了。……怡红院是大

观园的活动中心,进出的人最多。由于有贾宝玉的庇护,所以怡红院中人说话很随便,无所顾忌。……人多嘴杂,有些玩笑话到时候就成了一些人的罪状和另一些人邀功请赏的本钱。贾府下层社会人事关系和利益冲突十分复杂,盘根错节。……晴雯这样疾恶如仇、性格率真、言辞锋利、不善做人的,就更容易得罪这些人。我们只要看王夫人追查时,几次都是老嬷嬷指认的,就明白此言不虚了。……所以晴雯之死与袭人毫无关系,说袭人告密是没有根据的,袭人是冤枉的,但是乍一看又似乎很像是她告的密。曹雪芹这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似非而是的写法,非常高明。他故意误导读者,造成误读,让读者去琢磨、争论,重新阅读,这才是大文学家的大手笔。要是读一遍就什么都明白了,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周思源看红楼》,周思源 著,中华书局

《周思源看红楼》,周思源著,中华书局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稷下学宫遗址确认那是中国“最早的大学”
下一篇 走进美术馆 感受诗意春天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