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
近期,《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持续引发我们思考:在视听作品蔚为大观的今天,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
回顾历史,中国动画取得过骄人成绩,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九色鹿》《葫芦兄弟》等作品成为一代经典。这些动画凭借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贴近人心的故事,受到广大观众由衷喜爱,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定格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后来一段时间里,由于视听选择日渐丰富,再加上受国际动画传播格局的影响,中国动画曾在出精品上后劲不足。近些年,通过不断探索,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再次展现出中国动画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新作塑造了既接续中华美学传统,又贴近当下观众审美习惯的“画风”。鲜明的美学风格是动画作品吸引观众的基本条件。作为视听艺术,动画在视觉呈现上不同于真人影像,是基于一定美学风格的写意创造。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爆款”,充分运用当代技术形塑观众易于接受的美学风格,以自成体系的“画风”获得认可。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动画短剧《雾山五行》接续中国古典文学的传奇传统,以水墨写意画风,将中国古代景观具象化,并融入武侠叙事。此后,《中国奇谭》直接化身多种美术风格的“展示台”。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者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对这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美学风格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