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到秋裤不离身!知道古代秋裤长啥样吗?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说现在已步入了“五九”,但秋裤仍不能随随便便离身,大家还是需要这一保暖御寒“法宝”。秋裤是怎么来的?古人也穿秋裤吗?让专家带着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秋裤演变史”。中…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说现在已步入了“五九”,但秋裤仍不能随随便便离身,大家还是需要这一保暖御寒“法宝”。秋裤是怎么来的?古人也穿秋裤吗?让专家带着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秋裤演变史”。

中国最早的秋裤,竟然是“开裆”的

“在中国,衣服随着文明演进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最早的时候人们在身体上涂抹图画,用动物皮毛覆盖身体,后来学会了缝制毛皮,更能保暖,这是大概一万八千年前的事。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纺织物,学会了缝制丝布衣服,这大概是六千年前的事。”南京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介绍,在古老的记载和传说中,一般认为先民是在黄帝时代发明了“衣裳”,上半身穿的叫“衣”,下半身穿的叫“裳”。他在《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一书中,专门研究了古代秋裤。

《释名·释衣服》记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也就是认为“衣”字就是“依靠”的“依”,人们靠它来“避寒暑”,因而才有“衣”这个名字。从出土的彩陶图案来看,当时的上衣大都是交领右衽,下裳则类似围裙。

最早中原地区的古人无论男女,下半身都穿类似裙子的“裳”,所以并不穿裤子。但裳显然并非保暖的最佳选择,所以先秦时期,中国人会在裳的下面再穿一种叫“胫衣”的衣服。“胫就是小腿,所以这种‘胫衣’只负责小腿,大腿以上就没有了,可以理解成这是两条从脚背到膝盖的‘长筒袜’,但有系带可以系到腰上。”侯印国告诉记者,事实上,这种“胫衣”最早确实是跟袜子一样,两条腿各穿各的,不像后来的裤子,两个裤腿是连在一起的。“胫衣”主要是为了保暖,还有棉制的,可以理解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秋裤或者棉毛裤。不过,胫衣的“遮羞”功能有欠缺,所以一般要和裙子一样的“裳”配合起来套穿。“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到了秋冬,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衣、胫衣、裳三者同穿,这样才能把整个身子遮起来。”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雪容融”诞生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 春节档票房创影史同期第二中国电影市场生机勃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