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油画滋养了中国艺术家

最近社会大事件背景下,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样一则消息:#我国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也正是在这条严肃的国际新闻下,一生爱吃的中国人展开了关于“俄罗斯有哪些好吃的”的讨论: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对战斗民族…

最近社会大事件背景下,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样一则消息:#我国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也正是在这条严肃的国际新闻下,一生爱吃的中国人展开了关于“俄罗斯有哪些好吃的”的讨论:

俄罗斯用油画滋养了中国艺术家

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

对战斗民族有过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如果要给他们贴个标签,那一定是“真实、不做作”,这种表里如一的个性反映在艺术创作方面,就是俄罗斯著名的写实主义油画创作方法。

而这种“精神食粮”,早在小麦之前,就已经“进口”到中国,并滋养了大批中国油画艺术家。

1950年 中苏两国缔结《中苏友好条约》

1950年 中苏两国缔结《中苏友好条约》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成为建国初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记录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代,文化部便组织艺术家创作造型写实、表现力细腻的革命历史主题作品,油画被视为历史画创作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彼时,苏联油画创作的主要内容是战争与和平,自然就成为新中国油画创作的学习对象,即所谓的“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学习成果展示

建国初期,在西方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苏联的支持。

一方面,文化部聘请专家到中国进行教学,以前苏联油画教学体系为蓝本,协助制定中国油画教学大纲;另一方面,中国派出20多人到苏联学习油画,他们回国后多在油画教育领域担当重任,成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师资。

此外,大量苏联油画来华展出,以及《美术》刊物对苏联油画的普及与引导,给建国初期的油画艺术家们提供了体味苏联油画技法魅力,学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机会。

1954年1月《美术》创刊号

1954年1月《美术》创刊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衣冠禽兽"曾经竟是赞美词?
下一篇 又闻《梨花颂》又见翠盘舞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