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为文学注入新活力

媒体融合为文学注入新活力——以《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为例互联网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不只是诞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态,还包括对文学生态的全方位改变,既创造了文学生产传播的新…

媒体融合为文学注入新活力

——以《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为例

互联网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不只是诞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态,还包括对文学生态的全方位改变,既创造了文学生产传播的新空间,也形成了培养、发现作家的新机制,更影响了社会的文学审美。这些变化不只局限在网络文学中,也广泛作用于传统文学领域内。《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收录了47位作者在中国作家网发表的优秀小说、诗歌和散文作品。这部作品选不仅展示了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中国作家网主动发挥新媒体优势,团结凝聚基层作家、鼓励群众性文学创作、创新传统文学发表和交流方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而且彰显了媒体融合给文学带来的新活力和新气象,是网络时代传统文学“跨界”与“破圈”发展的新成果。

21世纪以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文学赖以存身的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屏读写,这激发了大众的文学热情。互联网提供的新媒介具有无限的容量、无边界的传播范围和迅捷的速度,以及读者与作者的强交互性,为文学打开了全新的世界。除了网络文学这种媒介影响文学的极端表现外,传统文学如何应对媒介的大众化变革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中国作家网在汇总、交流文学信息的同时,进入传统文学创作和传播领域,落实群团“群众性”要求,全力打造一个文学作品发表和推介的平台。

翻阅《灯盏2021》,能感受到这些作品中淳朴深沉的审美质感,在选材和立意方面也不乏新意。作为原创频道中的优秀之作,杨帆的小说《蜗牛邮局》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岁月的风华,李跃慧的《县长和我打老庚》褒扬人性的坚忍与温暖,扎西才让的散文《他们(节选)》在悠远的意境里呈现藏地的神秘,李汀的《陪植物们说话》用回忆的笔调奏响一曲童年的田园牧歌,王永苓的诗歌《山中》对着山峦娓娓道出一首深挚的情诗……无论是以乡村题材为主的散文,还是以现实题材为主的小说或者风格各异的诗歌作品,它们都来自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时代生活现场紧密而直接的结合处,生活的本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到文学是有根的。在写法上,很多作品摆脱了对习焉不察的写作惯性和艺术套路的依赖,直面现实经验,在琳琅满目的人声场景中采撷有内涵和意蕴的人事与情境,去除刻意雕琢的华丽藻饰,用顺畅和自然的修辞传递内心独特的生命体验。这些作品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与作家的生活经验、文学认知和网站在遴选过程中的审美主张是分不开的。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on_mail@qq.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上一篇 舞台艺术——描绘万里河山彰显时代气象
下一篇 占尽东风第一鹞——南通板鹞的文化溯源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